top of page

白平衡詳解

 

調整白平衡是為了能夠獲取「較準確」的色彩。不同的光源擁有不同的「色溫」導致整張相片出來的色調不一樣。所謂色溫,我們會用冷和暖來形容。簡單舉例:白色光管燈是一種色溫較高的光源,色調會偏冷/藍;相反,鎢絲燈膽的色溫就較低,色調就會偏暖/黃。色溫其實是將光源與絕對黑體(absolute blackbody,一種理論上會吸收一切光線,不會反射光或是被光穿透的物質)比照表面溫度測量值,測量單位是Kelvin (°K)度。色溫數值越低越偏向紅色,數值越高側越偏向藍色。以下是色溫表: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以下是一些色溫的常見實例:

1600K:日出和日落

1800K:燭光

2800K:鎢絲燈/電燈泡(日常家用燈泡

3200K:日光燈

5000K:日光,這是用於攝影、美術和其他目的專業燈 箱的最常用標準

5200K:燦爛的正午陽光

5500K:一般的日光,電子閃光燈

6000K:略有陰雲的天氣

6500K:濃雲密佈的天氣

8000K:濃霧彌漫的天氣

16000-20000K:天空碧藍的天氣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比較暖的色溫:例如想呈現出比較暖、比較溫馨、懷舊、故鄉的味道等,都可以使用較暖的色溫(細K值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比較冷的色溫:例如想呈現出比較冷、比較高科技、近未來的感覺,都可以使用較冷的色溫(高K值)

 

在一般情況下,我們的肉眼是不會發現這些「色溫」的,因為我們的肉眼懂得自動調節,所以如果色溫不是太過非比尋常,不然一張白色的紙在我們的眼裡永遠都是一張白色的紙。不過,我們的相機並不如我們的眼睛般優秀,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指導我們的相機,告訴我們的相機現場的色溫有多高多低。白平衡就是告訴相機,到底什麼是白色。如何指導?非常簡單,如在室內拍攝,光源為鎢絲燈膽(2800K),我們便把相機「調熱」一點,調至所謂正常中性的色溫5000K左右,就會得出最合理的色調,反之亦然。一般來說,數碼相機都有三種方法去獲得正確的白平衡,分別為全自動/半自動及手動操作。

 

 

bottom of page